农用地膜的应用
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。地膜多种多样,不同的地膜对农作物生长及杂草、病虫害、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。因此在使用中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种植季节,要选择不同的地膜。
一、农用地膜的种类及作用
1、无色透明地膜
通常也称为普通地膜,厚度0.008~0.015毫米,幅宽80~300厘米不等,其透光率和热辐射率达90%以上,还有一定的反光作用。
广泛用于春季增温和蓄水保墒,此外,还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,对改良土壤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作用。每亩用量约4-8公斤。
2、黑色地膜
其厚度为0.01~0.03毫米,透光率低,在10%以下,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抑制杂草的生长,但增温性较缓慢,不及透明膜,地面覆盖可明显降低地温,降低高温危害、抑制杂草、保持土壤湿度。
黑色地膜可用于一些特殊栽培,如生产韭黄、蒜黄等,此外,杂草严重的地块或高温季节栽培夏萝卜、白菜、秋黄瓜、晚番茄,选用黑农膜效果最好。每亩菜田用量约7.4-12.3公斤。
3、银灰色地膜
透光率在60%左右,能够反射紫外线,地面覆盖具降温、保湿、驱避蚜虫从而减轻病毒病危害的作用;能增加地面反射光,增加植株株间光照量,有利光合 作用;有利于果实着色,还能抑制杂草生长。这种地膜厚度一般为0.015-0.02毫米。
适用于夏秋季蔬菜、瓜类、烟草的防治病虫及抗热栽培。苗床育苗和大田栽培都可应用。
4、蓝色农膜
蓝色膜的主要特点是保温性能好,在弱光照射条件下,透光率高于普通膜,在强光照射条件下,透光率低于普通膜,保温性能良好。
用于水稻育苗,苗壮、根多、成苗率高。用于蔬菜、花生和草莓等作物,能抑制十字花科蔬菜的黑斑病菌生长,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。还可用于蔬菜、棉花、花生、草莓、马铃薯等作物覆盖栽培。
5、绿色地膜
绿色地膜覆盖能使植物进行旺盛光和作用的可见光透过量减少,而绿光增加,因而能抑制杂草叶绿素形成,可降低地膜覆盖下杂草的光合作用,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。它对于土壤的增温作用强于黑色膜,但不如透明膜。因此,绿色地膜的作用是以除草为主、增温为辅。
可替代黑色地膜用于春季除草,对茄子、甜椒、草莓等作物也有促进地上部生长和改进品质的作用。但绿色地膜价格较贵,且易老化,使用期缩短,所以可在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上或设施栽培时用于地面覆盖。厚度为0.01-0.02毫米,每亩菜田用量7.4-9.9公斤。
6、黑白双面膜
黑白双面地膜一面为乳白色,一面为黑色,厚度为0.02~0.025 mm。乳白色向上能增加近地面下部叶片的光照,并能有效降低地温,防热效果好;黑色向下有减光、防杂草的作用。
由于夏季高温时降温除草效果比黑色地膜更好,因此,主要用于夏秋蔬菜、瓜果类抗热栽培,具有降温、保水、增光、灭草等功能。
7、红色地膜
红色地膜比黑色地膜更能刺激作物生长,植物会利用更多的能量进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。红色地膜能透射红光,同时可阻挡其它不利于作物生长的色光透过,因此使作物生长旺盛。
实践证明,红色农膜能满足水稻、玉米、甜菜等对红光的需要,可使水稻秧苗生长旺盛,甜菜含糖量增加,胡萝卜长得大,韭菜叶宽肉厚、收获期提前。
8、其它
(1)有色地膜
除上述有色地膜外,还有乳白地膜、黄色地膜、紫色地膜等。
乳白地膜热辐射率达80~90%,接近透明地膜,透光率只有40%,对于杂草有一定抑制作用,主要用于平铺覆盖,可较好解决透明地膜覆盖草害严重的问题。
用黄色膜覆盖栽培黄瓜,可促其现蕾开花,增产1~1.5倍;覆盖栽培芹菜和莴苣,植株生长高大,抽薹推迟;覆盖矮秆扁豆,植株节间增长,豆类生长壮实。
紫色薄膜对菠菜有提高产量、推迟抽苔、延长上市季节的作用。
(2)除草膜。即在地膜的一面融入不同品种、数量的除草剂,覆盖后药剂慢慢析出,达到杀草的目的。
除草膜只限于一定的作物上使用,而且要求畦平整,否则会造成药害。日本在水稻、花生等作物上使用的除草膜,每100米“面积含扑草净8克。在番茄等作物上则应用一种专用的茄科杀草膜。
(3)液态地膜
液态地膜由山东科技大学研发而成,用在干旱、寒冷、丘陵地区农作物早期地膜覆盖和荒地、沙地、盐碱地和滩涂整治以及工程道路护坡、固沙造林绿化和渠道防渗、树木防冻等领域。
液态地膜具有双重功效,既有塑料地膜的增温、保墒、保苗作用,又有较强的粘附能力,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。其高效性、生态清洁性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了。液体地膜价格便宜,使用方便,但有不足的地方,如时间不可控。液态地膜适用于棉花、花生、蔬菜、烟草、玉米、大豆、小麦、红薯、大蒜、生姜、瓜果等作物的早期覆盖。
(4)有孔地膜
是在工厂生产地膜的工艺过程中打好播种孔或定植孔的专用地膜。孔的大小和间距视不同作物的种植株行距而定。一般播种孔的直径为3.5~4厘米,种植孔直径10~15 厘米。
(5)切口膜
又名牙得儿膜,专用于撒播或条播作物。在吹塑成形地膜的过程中,在地膜上打成一定规格的栅形条口,可应用于汤菜、菠菜、筒篙等蔬菜覆盖栽培。
二、地膜覆盖的方式方法
(1)地膜覆盖的方式
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、作物种类、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。
1、平畦覆盖
畦面平,有畦埂,畦宽1.00-1.65米,畦长依地块而定。播种或定植后将地膜平铺畦面或在平畦中间或周围用竹竿撑起,高度为750px 左右,四周用土压紧。覆盖时省工、容易浇水,但浇水后易造成畦面淤泥污染。覆盖初期有增温作用,随着污染的加重,到后期又有降温作用。一般多用于种植葱头、大蒜以及高秧支架的蔬菜,小麦、棉花等农作物、果林苗木扦插也采用。
2、高畦(垄)地膜覆盖栽培
高畦(垄)地膜覆盖栽培可分为高平畦面、圆顶高畦及驼峰式高畦3种形式。高畦(垄)栽培,要选用适宜幅宽的地膜,提前7~10d扣膜、打孔,定植蔬菜幼苗;或覆膜前先播种,也可定植后再覆膜。这种方式增温效果好,水分均匀,土壤疏松,但要求将垄边四周膜压紧,定植孔要封土。驼峰式高畦垄主要用于日光温室中,冬季在高畦上的小沟内灌水或滴灌,便于控制灌水量。高垄覆盖受光较好,地温容易升高,也便于浇水,但旱区垄高不宜超过10厘米,适宜甘蓝、莴笋、甜椒、花椰菜等种植;高平畦面覆盖一般种植高秧支架的蔬菜,如瓜类、豆类、茄果类以及粮、棉作物。
4、沟畦覆盖或高畦沟覆盖
将畦做成50厘米左右宽的沟,沟深15-20厘米,把育成的苗定植在沟内,然后在沟上覆盖地膜,当幼苗生长顶着地膜时,在苗的顶部将地膜割成十字,称为割口放风。晚霜过后,苗自破口处伸出膜外生长,待苗长高时再把地膜划破,使其落地,覆盖于根部。俗称先盖天,后盖地。如此可提早定植7-10天。保护幼苗不受晚霜危害。既起着保苗,又起着护根的作用,而达到早熟、增产增加收益的效果。早春可提早定植甘蓝、花椰菜、莴笋、菜豆、甜椒、番茄、黄瓜等蔬菜,也可提早播种西瓜、甜瓜等瓜类及粮食等作物。
5、沟种坡覆或高畦穴覆盖
在地面上开出深40厘米,上宽60-80厘米的坡形沟,两沟相距2-5米(甜瓜为2米,西瓜为5米),两沟间的地面呈垄圆形。沟内两侧随坡覆70-75厘米的地膜,在沟两侧的地面呈垄圆形。沟内两侧随坡覆70-75厘米的地膜,在沟两侧种植瓜类。
6、穴坑覆盖
在平畦、高畦或高垄的畦面上用打眼器打成穴坑,穴深10厘米左右,直径10-15厘米,空内播种或定植作物,株行距按作物要求而定然后在穴顶上覆盖地膜,等苗顶膜后割口放风。可种植马铃薯等作物。
7、双膜覆盖栽培
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,再在畦面上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即成双层覆盖。若为强化保温效果,应用防红外线辐射的保温膜或有孔保温膜进行双层小拱棚覆盖。这种覆盖方式有防雨、防霜、防风害等作用,可较一般地膜覆盖提早15~20d定植,能早熟 8~12d ,因而可获得早熟、高产、优质和较高的经济效益。适于茄果类、豆类、叶菜类、西瓜、甜瓜等多种作物早熟栽培。
(2)地膜覆盖方法形式
1、适合栽培黄瓜、青椒、番茄、茄子等蔬菜的覆盖形式。
将幅宽90-100厘米、厚0.008-0.01毫米的地膜平铺在高畦畦面上,地膜的两侧埋压在畦顶向下的2/3-3/4处。高畦的规格是:畦底宽100-110厘米,畦面宽80-85厘米,畦高10-15厘米,畦沟宽30-40厘米。做畦时,畦心应略高,以利于铺膜严密。
2、适合栽培圆葱,甘蓝等蔬菜的覆盖形式。
平畦100-110厘米,畦长可根据地块自定。定植前可将地膜平铺在畦面,四周用土压实。这种形式比高畦省工,但灌水时容易污染畦面,提高地温不明显。
3、适合栽培青椒、甘蓝等蔬菜的覆盖形式。
大垄的规格是:垅底宽73厘米,垅面宽40厘米,垅高17厘米。将地膜覆盖在垅面上,每垅定植双行或3行。
4、适合栽培大架芸豆的覆盖形式。
垄底宽53厘米,垄面宽33厘米,垄高16厘米。将地膜覆盖在垄面上。
5、适合春小白菜、水萝卜、宿根菜的覆盖形式。
在早春小白菜、水萝卜播种后,或老根菠菜、韭菜等宿根菜返青前,将地膜短期覆盖在畦面上,促其生长。
6、适合栽培青椒、黄瓜、甘蓝、番茄、芸豆等蔬菜的覆盖形式。
在高畦畦面上做成宽40-50厘米、深15-20厘米的沟,将菜苗定植(或直接播种)在沟内,然后覆盖地膜。缓苗后(出苗后)把植株顶部的地膜扎眼或割口放风,晚霜过后将苗引出膜外。这种形式可在本地晚霜前提早定植。
7、适合栽培土豆的覆盖形式。
在高畦畦面或大垄垄面上,用打眼器按株行距打15厘米深的定植孔,将种子或者菜苗播种或者定植在孔内,然后覆盖地膜,出苗或缓苗后扎眼放风。
8、适合栽培青椒、黄瓜、茄子等蔬菜的覆盖形式。
将大垄破成双垄,将种子或者菜苗播种或定植在双垄的内帮上,然后覆盖地膜。使种子或菜苗在两垄之间的空间生长一段时间。晚霜过后将苗引出膜外。
9、适合黄瓜、青椒等蔬菜定植后的覆盖形式。
当这些蔬菜定植后,用柳条、竹片等在畦或垅上做成拱架。架宽、高均为33厘米,在架上覆盖地膜。地膜四周用土压实,待晚霜过后可将小拱棚改为地面覆盖。
当一些蔬菜定植后,可用柳条、竹片等在畦或垅上做成拱架。其架宽、高均为33厘米,然后覆盖地膜。将地膜四周用土压实、待晚霜过后可将小撒棚改为地面覆盖。
三、地膜覆盖的注意事项
1、地膜覆盖时切记不要紧靠在蔬菜茎秆上。建议不要用刀片割地膜,而用手指去抠地膜,保证口子较大,不会弥合,一般在直径5-8厘米为宜。高温阶段,把地膜两边卷起,防止地温偏高;温度下降时,再把地膜拽开,用嫁接夹将相邻两幅地膜夹起,使得地膜不要接触茎秆。
2、种植行最好用钢丝或竹竿将地膜撑起来,每隔50厘米一个,从南往北把地膜覆盖在撑秆上,这样可以实现膜下浇水,既提高了土壤透气性,又使得湿气难以往外挥发,降低了棚内湿度;而操作行最好是覆盖作物秸秆,既提升了地温,又调控了棚内湿度,一举多得。
3、在棚室蔬菜栽培中,覆盖地膜时间的早晚要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来确定。
如秋茬黄瓜在定植后,外界温度较高,若立即覆地膜,一方面因地膜增温过高,容易出现闷根;另一方面覆地膜后,在地表层形成湿润环境,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,可能导致蹲苗失败,难以培育出壮苗壮棵,所以建议在覆盖地膜时要根据具体天气情况,一般在定植15天后再覆盖地膜,有利于幼苗根系下扎,培养壮棵。
4、不要只覆盖了棚内的操作行,而种植行却不覆盖地膜。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发挥地膜覆盖的优势,反而凸显了劣势,效果很差。棚室蔬菜生产中,地膜覆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棚内湿度,减少病害发生。而操作行覆盖地膜、种植行不覆盖的做法对降低棚内湿度不利,因为在蔬菜浇水时,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浇种植行的,种植行不覆盖地膜对降低空气湿度也就起不到多大作用,也不能起到保温的效果。而在操作行覆盖地膜,弊端也是明显的,使得操作行内土壤透气性大大降低,影响了根系生长发育。
四、地膜覆盖原理
地膜复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。地膜复盖的增温效应因复盖时期、复盖方式、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 。